小说旗 - 耽美小说 - [群穿宋朝]苍穹之耀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32

分卷阅读332

    里这种事颇有些奇怪。

还有之前打针也是——哪怕自己考过消化道和渗透压之类的东西,可不是在现代化环境下长大的,有些事就诡异的和萨满做法一样。

议员先生想了半天,还是点头同意了。

他虽然不了解这些事情,但如果和卫生局那边沟通确认有意义的话,哪怕自己不太理解,也是要这么做的。

第169章名医

宋玥听辛弃疾讲完大概的构思,显然也颇有些惊讶。

辛议员显然想推动临国在财税方面对医疗的支出比例,用来开设多个医学院和配套宣传措施。

这事听起来利国利民,但事实是——所有的政策的目的都是利国利民。

同样的十亿投资,到底应该用在教育、医疗、国防,还是金融方面?

“我懂你的心情,现在不光是扬州,现代医疗确实是个奢侈品,”宋玥笑着摸了摸过来送饼干的宋一桃,示意她先回去写作业,继续跟辛弃疾说道:“输液这种事还勉强能和针灸扯上关系,易于让人们理解,可是你想一想,现代的手术、献血、器官移植、遗体捐献,这些事情其实都有默认的社会契约在里面。”

人们同意了这些社会契约,才会参与相关的事情。

这种事儿当然没有写到纸上,可现代人生来就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辛弃疾听到她说这些话,才意识到推动这些的困难在哪里。

——跟参政院打交道难,争取更多资金更难,开启古人对这些东西的正确认知是几乎不可能。

他在和龙越沟通之后,第一时间去了市立医院申请访问和部分交流。

在短短几天里,他受到的冲击几乎让自己有些怀疑人生

由于自己是以古代人身份长大的,所以他太明白那些百姓会怎么想了。

一个脑科手术,要剃掉头发,要切开头皮,钻开头骨,用比绣娘还精巧的钩针去切除rou瘤。

器官移植,是在志愿者确认死亡之际,双方同时手术进行换肝换肾,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还有抽血这件事,就更难让老百姓们接受了。

要知道,从过去一千多年直到现在,巫祝之术一直是人们非常介意的东西。

用一点点的头发和指甲,就可以咒自己的仇家死——现在要抽一管子的鲜血,岂不是会等于把下辈子投胎成猪还是狗都全咒完了?

他甚至可以预想到,将来如果开放献血,搞不好会有热心群众牵些犬马过来挨一刀。

这真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

可如果现代医疗可以推行发展,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可以进一步稳定,科学也会跟着繁荣。

“小辛,你的出发点很好。”宋玥给他续上茶,笑的慈和:“作为卫生局局长,我也一直希望实现这一点。”

“可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能引起人们的恐慌和sao乱。”

辛弃疾心情复杂的和她喝了会儿茶,又聊了几句便起身告退了。

他折返回了参政院的资料馆,又开始翻找任何有参考意义的资料。

刚好这个时候,柳恣打了电话过来:“嗨,晚上一起出去吃饭吗?”

辛弃疾看了眼空空荡荡的资料馆,只叹了口气,把大概的事情讲给他听。

柳恣正帮着孙赐遛狗,在花园里走的慢慢悠悠:“是啊,你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用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蛊惑人们。”

说瞎话当然能说,可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信任科学,信任现代的医疗手段。

“对了,”他顿了一下,任由那柯基犬在草坪上开始打滚:“你可以参考一下,我们现代人卖假药的方式——”

非常科学,非常洗脑,唬起人来一套一套的。

伴随着电子娱乐的全面流行,电视产业越来越没落,广告商们开始青睐各种网络投放,而地方电视台就成了骗子们的狂欢地。

他们往往把各种抗压药、跌打损伤药、延年益寿保健品夸得天花乱坠,为此不惜于拉出一众老头儿老太太拍广告。

“两年前啊,我这腰也疼腿也疼,出门买菜都走不动,半夜里怎么都睡不着。”

“可吃了这龙血大补丸,哟!脖子也不疼了!上楼可快了!连我这么多年的糖尿病都全好了!”

这一步,用的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和健康诉求。

看看这些个病歪歪的老爷爷老太太都能恢复成活蹦乱跳的状态,自己吃了药肯定也好得起来!

而且这种采访往往都是去那些个破破烂烂的家里进行采访,进一步让人能够加深代入感和信任感。

而更高明一些的,还会请一系列个鹤发童颜的老头老太,或者是碧眼金发的专家,来进一步跟着忽悠。

这种忽悠往往要细数其中的种种好处,吹嘘一通药料有多高贵稀世,再把整个制药过程吹的跟西王母炼不死丹似的,怎么噱头大怎么来。

一旦有权威认证和高端说明,一切就立体起来了。

辛弃疾资料看了一半,听着这一套套的都懵了。

“你们现代人……骗起人来这么认真的吗?”

柳恣噗嗤一笑:“那是骗老爷爷老太太,骗年轻人可就要更下功夫了。”

辛弃疾跟着笑了起来,若有所指道:“看来我以后得防着你了。”

“晚了,人都归我了,退货通道关闭。”

这法子确实不错。

能怂恿那些个老爷爷老太太来量血压治小病,才能带动他们的儿女跟着参与了解这些事情,更进一步的带动那些小孩参与医疗的研究与学习。

医药科研需要更多人的参与,这个国家也需要更多的现代医生。

这些年里,宋玥在两种医疗方式上,已经尽可能的做了调和与共融。

这个时空的针灸、正骨、熏艾等治疗手段,确实被证实行之有效,而且副作用不明显。

但现代医疗里的外科治疗手段也是这里一片空白的。

辛弃疾在扬州呆了颇久,清楚这江淮一带的名医在哪里可以找到。

他决定在柳恣参与临宋合作的忙碌期里,自己去找那些老人们聊聊。

住在楚州的邱谟,就是人们交口称赞的名医之一。

他如今已经有七十岁高寿,不仅行医近五十年,而且一度救多人于垂危之际。

还有住在临安的叶光祖,那可是远近闻名的杏林圣手,无论小儿妇幼都能照顾周到。

这一个月下来,总共有二三十位名医的信息被搜集清晰,又一共有十五人在详谈之后愿意接受他的邀请,去扬州医院进行参观。

如果他们愿意的话,辛弃疾甚至早已和医院打好招呼,让老先生们如同特聘人员一般过来观摩。

小轿车从各地把郎中和曾经的御医请了过去,带着他们进了医院。

他们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