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旗 - 耽美小说 - 无情物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9

分卷阅读49

    别人?”

话既挑明了也好,叶千琅不出一声,只微微颌首注视棋盘,令对方死到临头难免啰嗦,便容他再多说两军,也算还了这么些年的情分。

“咱家知道东西在你手里,咱家也知道你跟那镇西将军十分交好,已听了他的要把那东西献给皇帝……”

九千岁虽已失势,可手下眼线仍密布大半个皇城,平民百姓家生点动静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何况自己身边这头随时会龇牙的老虎。

“咱家是先帝亲自领到皇上面前的,按古人的说法也算得上是托孤重臣,再说皇上方才赐了魏家免死铁劵,他再巴不得咱家被削首戮尸,也不好朝令夕改,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何况咱家手下还有这么些能人,他明着不好杀,暗着也杀不了,正急得夜不能寐。所以那镇西将军,可是拿咱家的人头向皇帝换了一件东西。”

叶千琅眉头微微一蹙,问:“换什么?”

“换了一个,”恰到好处一个长顿,魏忠贤一扯嘴角似笑非笑,“驸马之位。”

手中黑子豁然落地,叶千琅竟是不自禁地身手微颤,半晌才一字一字道:“望厂公……明示。”

“皇上的胞姐遂平公主业已及笄,正当选个好驸马。这镇西将军是贺将军的独子,当年朱家不分是非,灭了忠良满门,咱们这新主子是个厚道人,虽已替贺家平反冤狱,必仍诸多愧疚。何况目下贺雪雎还主动勤王,率部替皇上分忧,只需再替皇上了了咱家这桩心事,这西北的贼寇可就扶摇直上,名正言顺变成大明的驸马了!”

……

“这求赐驸马一事你在宫外头怕是不知道,便是咱家这正宫门内外常进常出的,都险些被瞒过去。还是伺候遂平公主的马氏与咱家素有几分交情,告诉咱家正是这镇西将军有心勾`引,公主涉世未深,又哪见过这般仪表堂堂、风流英俊的人物,这眉一来眼一去的竟已非君不嫁了……”

……

“咱家独断朝纲这么些年,想将咱家连根拔起远没那么容易。杀了咱家,咱家手下那些徒子徒孙岂肯善罢甘休,必将杀你为咱家报仇,而皇上正好就坡下驴,以你的人头安抚魏党余人——这兔死狗烹的道理,小叶啊,你竟不懂吗?”

……

“咱家前头忘了说,这些年咱家喜欢你、器重你,可不是因为你的样貌才能,而是你没有心肝、没有情。可这无情物倘是有了情,也就当真离死不远了……”

……

“莽古尔泰乃努尔哈赤第五子,骁勇善战,武冠后金,咱家已悄悄派人向他示好,他也已答应咱家,只需将大宝法王舍利交给他,那后金必有咱家的容身之地,也必有你叶千琅的荣华富贵。”

(三十三)

西北土司入京面圣,打着又是“勤王救危”的旗号,身边自得带着些兵马。自西北而来的三千军马循礼不得入城,只得暂宿于城外。这满朝文武多是贵高贱低的熟手,见风使舵的内行,眼见九千岁失势而镇西将军得势,纷纷摆宴相邀。

寇边城有心笼络群臣,又不欲令崇祯生疑,于是白日里随俗应酬,与众官不冷不热地交际往来,夜里却必与麾下军士同甘共苦,一同宿于城外大营之中。

营中这三千兵马既有狼角湖的弟兄,也有四渎八盟的好汉,还有原穆赫手下的将领以及佛门还俗的武僧,人员构成虽说复杂,却各个都是千挑万选的精英,眼下披甲持兵分列两旁,俨然已是一支军容肃整的西北军。

这明面上的西北土司仍是单小虎,可这军营上下都心照不宣只听令于镇西将军。单小虎自己也没以土司大人自居,拿着一封书柬便咋咋呼呼闯入将军大帐,见寇边城正面壁负手而立,凝神望着那挂于壁上的一件战甲。

鬓边白发甚是打眼,他竟这般一动不动站立良久,连眼皮也不瞬一下,仿似化作石头一般。

“师父?”

唤他一声,没回应。

“师父,这是自前线送来的战报,里头还夹着一封……莽古尔泰给你的亲笔书函。”

约摸半盏茶之后,寇边城才自那件征衣上挪开眼睛,回头对单小虎露出一笑:“也不知为何,自授下镇西将军大印,总想起小时候在父亲军营里的事情……”面上这分笑意本就颇苦,顿了顿,眸中更添一丝怅意,“原以为都忘记了。”

曾有一阵子父亲其人已在记忆里变得十分模糊,只依稀残存几分印象,自己的五官与父亲颇为肖似,一样是又深又长的眼廓、薄而分明的唇……余下的一概不记得。

不记得许是源自不理解,当年贺雪雎不理解,明明是君逼臣反,父亲为何不肯拥兵自立与明廷拼个鱼死网破,却偏偏甘愿在菜市口受下千刀万剐?而今寇边城自掌帅印,昔日情融于今日景,便突地想起自己本姓为贺,想起十岁便跟着父亲戍守边疆,日日打马长歌,甚至连那四五岁的小儿光景,父亲手把手教自己摹字的画面也一时清晰起来。

童声脆嫩,纸上字迹亦歪歪曲曲,那黄口小儿边写边念:忠、孝、悌、忍、善……

合着这被父亲寄予厚望的五个字,这些年也就独独做到一个忍字,忍得东厂大狱中的非人折磨、忍得飘零塞外之苦、忍得寄人篱下之辱、忍得向喜欢的那个人砍上一刀……

为了太和殿内那把金漆九龙椅,没什么忍不了,亦没什么舍不得。

单小虎恭恭敬敬递上战报与书柬,见寇边城读信时突地眉头紧锁,眸色一深,似一团阴影自眉眼间掠过,面上神色更难辨是忧是怒,纵是向来缺心少肝如他都瞧出其中不对劲来,忙问:“那后金鞑子……不答应结盟?”

寇边城也不答话,读罢便将手中书信置于烛炬之上,直至焰苗烧至他的指尖方才放手,两张薄宣转眼燃烧殆尽,化为一缕烟灰。

“师父,你又何必对那些后金鞑子如此客气,那莽古尔泰愿意结盟那是最好,倘若他不愿意,大明军难堪一战,可狼角湖的弟兄大多是生于马背、长于马背,丝毫不惧鞑子们的铁骑!”

“你太躁了。”寇边城摇了摇头,“他答应了。”

单小虎一时脑瓜溜不过弯儿来,愣神道:“答……答应了?”

“当然会答应。明廷向来不肯议和,君臣上下一意主战,然而皇太极初继承汗位不久,四大贝勒必然面服心不服,镶蓝旗的阿敏甚至有心另立门户……无论皇太极是否真有窥伺中原的野心,他眼下最紧要的是如何巩固自己在宗族内的汗权,而非与外人拼争。”

“师父,恕徒儿多嘴问上一句,你是真打算按盟约上说的与后金分疆而治,从此二帝共视天下?这……这恐怕……”

“这恐怕将会遗万世之臭名,是不是?”寇边城替他把话补全,继而放声大笑。这笑声中谑意明显,俨然不惧什么“万世臭名”。

单小虎噤不敢对,可心里却七上八下好一通擂鼓:自己虽读书不多,却也知道历代明帝与朝堂内外的士子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