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旗 - 耽美小说 - 禽兽王朝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5

分卷阅读45

    使向高珩递送国书,但高珩对他亦不假辞色,因而北周上下仍以北齐为死敌,却忘却如若高珩回应,阳渊与他结盟,并非违背宇文羿遗志。

而见阳渊面色,他捂住胸口,垂眸泣涕,一声声义愤填膺,竟似愤慨不能已:“先帝临终之时,尚心心念念与北齐重修旧好,本公忧思先帝遗志,多番游说援救,才教琅琊王殿下再度相信大周诚意,尔等却妄言我辜负先帝、通敌叛国。你们都是宇文家宗亲,先帝的叔伯兄弟,不仅起兵造反,还在此妄加污蔑、信口雌黄,将来身死,有何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先帝啊?”

宇文羿九泉之下作何感想阳渊并不关心,但要在此名正言顺地诛杀宇文五王,拿宇文羿出来压人是再合适不过了。命人将五王押下去后阳渊又看向一侧面如土色的宇文熹和元月华,脸上犹带了朗朗笑意:“尉迟肃私自联络五王,假传勤王诏命,忠城王夫妇受邀来此,不会也是同谋罢?”

“臣全然不知!”宇文熹慌忙跪下,元月华眸中有隐恨不平之色,抬眼却见阳渊并未看向她,反而与高珩冰冷审视的目光撞了个正着。她无端地觉察到了几分心虚,膝下一软,随宇文熹一同跪下请罪。

她本以为阳渊会借机折辱,不料片刻后他便抬手,言语带了些慵懒之意:“不过是吓吓忠城王,殿下如此惶恐,倒教本公惭愧。”他下座,亲自扶起宇文熹,目光不经意与元月华交接,却未做半分停留,“听闻世子刚刚出生,本公为殿下备了礼,也算聊表心意。”

他此言一出,宇文熹和元月华都惊骇莫名,宇文熹看了一眼元月华,那目光多有审视犹疑,元月华面色一紧,别开脸道:“素昧平生,公爷不必客气。”

“怎能说是素昧平生呢?”阳渊悠悠道,“王妃乃本公义妹,本公当然惟愿meimei妹夫恩隆情好、白头偕老。正逢弄璋之喜,若不送上几分薄礼,倒是本公薄情寡义。”

“孤也以为甚是。”一侧的高珩亦开口,他掺和这热闹比起阳渊还名不正言不顺,偏偏神色却一派坦然,倒似理直气壮一般,“孤行迹匆忙,礼难免薄了几分,便蹭着遂国公的心意,稍会儿一并送去了。”

他们一同离去后,宇文熹仍云里雾里,元月华银牙紧咬,心中那丝隐隐的怨愤从未如此刻般膨胀,教她难以咽下的意难平。

她是真心爱过阳渊的,新婚之夜她自团扇后看到他重衣绾发,红色的婚服在青庐烛光中颜色暗沉,神色亦有几分忧郁。她不免有些迟疑畏惧,他却抬眼对她笑了笑,将团扇置于瓜果之下,说我会对你好的。

他确实对她很好,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为她画眉时神情专注,恍然也有恩爱夫妻的浓情蜜意。若非造化弄人,她现下还该是他的妻子,不必费力管束恃宠生娇的姬妾,也不必背负抛夫弃子的恶名。

父母要的权势富贵,阳渊本也能给他们。那日她离开国公府,看到他抱着孩子坐在堂前时脚步分明也迟疑了。若是她再犹豫几分,她一定也会真的不顾一切留在他身边,有圣旨一句“自行去留”,她是可以留下来的。

遂国公如今在北周独大的盛势,她本该同享。

可现在丈夫不再是曾经的丈夫,儿子也不再是曾经的儿子,她陷于过往,揽镜自照时都能发觉眉目间的幽怨以至尖刻,尉迟肃死了,再也无人能威慑他的权势,而他也当真绝情,还主动以兄妹之名送上贺礼。她未曾做错,不过是依从父母之命,何以便落得如此结果?

是造化弄人。而造化原不该弄人。

“你给她准备了什么礼物?”

转过回廊时,高珩忽然偏过头问阳渊。阳渊脚步一顿:“你真当我准备了礼物?”

高珩挑眉,阳渊拉着高珩的手摇了摇,讨巧道:“我都不晓得她会来,哪会给她备礼?不过是在宇文庐的府里随便挑个东西罢了。”他反客为主,笑吟吟地问高珩道,“那行哥又打算送她什么呢?”

“没有想好,还等着你拿主意。”

阳渊很想哈哈大笑,顾及着场合却只有生生忍住:“行哥是不高兴了?”

“她辜负你,母家夫家都与你为敌,可你还对她示好。”

“可她毕竟是阿康的阿娘。”阳渊举目,眼底有一层薄薄的慨然,“行哥心疼我,觉得我委屈,可细细想,我对她也并不称得上问心无愧------我开罪宇文羿时,也未曾想到可能会连累她,她后来改嫁,未必不是因为恨我薄情。”

“锦衣玉食的贵族子弟,未必人人都重情重义。”高珩静静道,伸手替阳渊掠过鬓边发丝,阳渊身体不自觉颤了颤,听到是高珩的声音才平静下来,“她既已琵琶别抱,为他人生儿育女,你当她是相忘江湖的陌路人便好。”

“我早当她是了。”阳渊轻笑道,握着高珩的手走回房间。推开门后卫映刚刚起身,揉着眼睛向他们走过来,阳渊猛力抓了抓他的头发,卫映气得清醒,狠狠打了把他。

第十六

整顿完灵武的情况后阳渊便要回长安了,他如今在北周朝堂已然全无敌手,离自取帝位不过一步之遥。

“等你来了长安,就不是客人了。”阳渊亲了亲卫映的发顶,恋恋不舍地放开他。

他要回长安成就他的江山帝业,他们也要回邺城,向欺辱背叛过他们的人讨债。阳渊看着高珩跟卫映骑上马绝尘而去,忽然想起从前几次与高珩分别,纵然告知自己释然,心头也抑制不住失落。

而这次分别他并不觉得难过,他知道这次高珩会带着卫映来找他。

北齐承光十二年,朔北哗变,北境军民咸而从之,不过半月,其部已据半数国境,直指邺城!

“无用!无用!”邺城之中,高桓听到奏报,歇斯底里地怒斥道,“大齐是高家的江山,北境是皇叔的天下,皇叔已死,哪个逆贼能在北境一呼百应?”

传信的人瑟瑟发抖,见高桓可怖神色连话都说不利落,颤颤道:“前方军报,称,称领军者正是琅琊王殿下,有留朔侯作证。”

“什么?”高桓怔住。

北齐使团全数为突厥人弑杀,而高珩,他亲眼看他断了气,亲眼看他封上了棺椁。

他怎么可能还活着?他们怎么可能还活着?

他想不清前因后果,却知晓定是他们两人设局骗了自己。那对高珩根深蒂固的畏惧占据了他的头脑,脚步摇摇晃晃间跌倒在御案旁,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江山帝业,荣华富贵,很快就不是他的了。卫映,卫映,他曾经把他视作草芥般作践,很快卫映就会重新骑到他头上,千百倍地作践他。

他忽得顿首,似想起什么极开心的事,哈哈大笑起来,笑得说话的声音都不顺畅:“原来皇叔,对朕这个做侄儿的很有些误会,朕该好好解释下啊!”他半晌才停歇下来,朝传信的人一吼,“把段郎中献给朕的那篇赋,给皇叔送去!”

起事军连战连克、逼近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