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旗 - 高辣小说 - 君九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94

分卷阅读894

    说的话从来不做假。

她说能妙手回春治不治之症,九龄堂就名扬京城。

她说痘疮能治疗,痘疮这种恶疾都被找出良方遏制。

至于说金人打不过来,她亲自跟金人交过手,是她将北地三郡民众从已经议和的金人手里夺回护送,是她率兵奔赴金人之地将受困的成国公救出。

这些功绩不是假的,不仅仅是朝廷宣告的,而且民众亲眼所见口口相传的。

是君小姐啊。

是九龄堂的君九龄啊。

君小姐翻身跳下马。

“你们信我。”

她看着四周的群众,一步步向前。

民众们慢慢的后退让开。

“我会守住城。”

君小姐穿过让开的民众,向城门走去。

“我不会让金人打进来。”

她走向城门,站到了被掀翻的木架前。

“我不会你们死,我们谁都不会死。”

她站到了握着长枪神情忐忑不安的守城兵丁们前,转过身看着众人。

“请你们信我。”

而与此同时在其他三个城门口也正有不同的人穿过人群高声的阻止。

……

南城门前,在一众伙计的拥簇下冲进去的方锦绣将九龄堂的匾额重重的放在身前拄地。

“她说了,一定能守住城。”她高声喝道,指着匾额,“你们不用信我,你们信她!所有的事由她担着!”

……

…西城门前,陈七则有些底气不足,匾额被方锦绣拿走了,他也没什么可拿的,只能硬着头皮拿出自己这张脸。

“我,我是九龄堂的陈七啊。”他说道,“你们听我的…”

话说到这里看着面前民众诡异的眼神,他又咽了口口水,伸手托起一把瓷瓶。

“你们看,这是九龄堂君小姐亲手做的丸药,她说这些药药到病除,你们谁吃过,说是不是真的说话算话?”他大声说道。

面前的民众摇摇头。

“没吃过。”有人还大声答道,“吃不起。”

陈七被噎了下,是啊,九龄堂的药价值千金,还真不是谁都能吃的起的。

“那,那你们…”他有些结结巴巴。

“君小姐在吗?”面前的民众已经打断他问道。

陈七点点头。

“在,她已经去东城门了。”他大声说道。

民众们一阵微微的sao动,这让陈七有些紧张,如果这些人冲过来,他这身板可挡不住,立刻能被踩扁了。

“君小姐说能守住城?”

但民众并没有一涌而上,反而还安静的站在原地,人群里响起询问声。

陈七握紧了手里的瓷瓶。

“能!”他重重的点头。

“君小姐自已一个人怎么能啊。”一个老妇抹泪说道。

陈七上前一步,看着这老妇。

“不,不是君小姐一个人!”他眼睛亮亮的喊道。

不是君小姐一个人?那还有谁?

……

北城门前,柳掌柜伸手将一杆大旗重重的插在被掀翻的木架上。

“还有青山军。”他扬手指着飘动的大旗说道。

第四十九章他们来守

青山军。

城门前拖家带口推车牵马的民众看向这杆大旗。

青山军他们知道,他们亲眼见过那些官兵的威武,也听过他们北地杀敌的悍勇事迹,不止是在朝廷的宣告中,更多的是街头巷尾,那些乞丐那些北地流民们口中交口称赞流传。

金人听到了他们的名字,看到了他们的旗帜,会不战而逃。

这不是凭空吹嘘的,这是数次血战验证过的。

别说在北地民众心内,就是在北地官兵们心里,有青山军在,就意味着此战必胜。

如果青山军在,那这城还真的能守住呢。

民众们不由精神一振。

“可是,青山军不是回北地了吗?”有人大声的问道。

这让众人都回过神来。

对啊,青山军已经回北地了,就算是现在请他们回来,他们插上翅膀飞也来不了啊。

“并不是所有的青山军都回了北地。”柳掌柜说道。

不是所有?还有谁?

民众们怔怔,身后传来脚步声,与大家奔逃冲撞的嘈杂不同,这脚步声整齐划一,尽管人数不是很多,但听起来格外的震撼。

这种脚步声,他们当初在青山军进城的时候听过。

果然青山军在吗?

民众们向后看去带起激动和期盼。

在一片涌涌的人群中又来了一群人,也就二三十人,穿着打扮都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且都是老弱妇幼,乍一看跟要逃出城的民众没什么区别,但他们并没有四散惶惶涌涌,而是排着整齐的队列,那整齐的脚步声,就是他们发出的。

什么意思?

青山军?

他们吗?

这些是青山军?是青山军的家眷吧?

民众们神情不由愕然。

开玩笑吗?

“他们的确是青山军的家眷。”君小姐看着众人,视线最终落在宁炎等城门将官身上,“但说他们是青山军,不是开玩笑。”

当初青山成军奔赴北地,因为知道这一去不是打土匪马贼那么容易,所以只挑了精壮以及一部分妇人,大多数的老弱妇人尤其是孩童,都留在障青山,后来又随着萧娘子来到京城。

柳掌柜给他们购置了房产安置在京中一条胡同里,他们生活简单低调,原来在障青山种地打猎,现在到了京城,也没有生怯,在萧娘子的安排下,虽然他们并不缺钱粮,但也开始做些小营生,像其他城里的小民一样。

有的妇人们在家做各种吃食,孩童们提篮上街叫卖,上年纪的老人有的在街上帮人修补各种铁器,有的则去铁匠铺子做工,因为精湛的修补尤其是打造兵器的手艺很快站稳了脚,没有人因为他们年长病弱而嫌弃。

他们就这样融入京城,如果不是口音,很多人都会认为他们一直生活在京城。

在什么地方过什么样的日子,此所谓大隐,师父曾经说过的话,君小姐在障青山这些人身上亲眼看到了。

但他们过着升斗小民的日子,却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种田的时候练兵,打铁铺子里也依旧练着,孩童们放牛割草练武艺,做着窥探暗哨,走街串巷酒楼茶馆里叫卖也奔跑腾挪未丢弃。

“他们不仅仅是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