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旗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09

分卷阅读209

    自己亲哥哥李承乾还要多,大概是因为前太子实在做了太多有伤天和的事情吧——更重要的是伤透了李世民的心。而兕子绝对是李世民在一众女儿之中,最喜欢的那一个。感情都是相互的,李世民对兕子极好,兕子也非常爱戴自己的父皇。

既没有充裕的时间相处出亲情,又每每见到高明哥哥和青雀哥哥争锋相对。兕子李明达觉得,雉奴哥哥坐上太子的位子,也许真的是最好的。

…………………………

各方人的心思都不用猜,李治和武颜先住在他们延康坊的府邸里,再过不了多久,就要搬到东宫去了。

细细数一数,两人住过的地方还真是挺多的。

到了延康坊之后,武颜让人去给武家送了口信,就说最近事情颇多,容后在聚——毕竟这个节骨眼上,多少眼睛盯着延康坊,目前必须低调。

洗漱之后,两人早已习惯同一间屋子就寝了。

武颜问道:“就要做太子了,有什么想法吗?”

“我,觉得我并不适合。”李治有些犹豫。本质上,他还是那个云淡风轻的世外高人。

“可是想想并州两年冬天被冻死的人越来越少、粮种稳定性越来越好、百姓的冬衣越来越厚实,你觉得做这样的事情,没有成就感吗?”

“有。可那都是阿颜你的功劳。”李治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事。

“不,你站在我身前,就是最大的功劳了。曾经我去过一个世界,成就了一段姻缘。很多人都不解,为什么我要把一个才华出众、家世清贵、相貌无双的小姐配给没落勋贵的二房嫡次子——还是一个胸无大志的男儿。可是我却觉得,他们才是最适合的,小姐的孤傲和公子的憨傻才是最配的。而我,和你,在这个世界里也是最适合的。你能够接受我所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并帮助我实现,我能够告诉你人世间的人情关系爱恋痴嗔。互补的,才是最好的。”武颜并不知道自己所说的话给李治带去怎么样的暗示,她的初衷只是想用自己的诡辩说服李治打起精神来好好做太子。毕竟被册封之后,才是会面对各种难题。

李治只听进去了:“我们是最适合的。”继而笑得温暖起来。

☆、第四十八章

据说册封大典很隆重,犹胜过当年“那一位”的规模。

当然,这样的话大家也就是私底下说说。

武颜是没有亲眼见识到,毕竟那是前头的事。可是没几日就是太子妃的册封仪式了,于是她也被当做木偶人摆弄了一天,接受命妇拜见。六月初可是也挺热了,朝服又那么厚重,真是累人。幸好武颜身体倍儿棒,耐得住折腾。

一般情况下,太子妃自然都是册封太子的原配,武颜想当然也是属于“一般情况”的。

在太子妃册封大典之前,武顺和武颖都回了一趟娘家。

武颖想到的是,日后二jiejie也是呆在长安城里的了,可惜想要见到她一面,估计比之前也没容易到哪里去,不禁有些难过。

武顺想的和武颖不同,她冲着杨氏抱怨:“娘,我可是太子妃的亲jiejie,怎么礼部的人这么没有眼色,太子妃册封大典也不请我去观礼?”

杨氏这些年日子过得遂顺,需要动脑子的地方越发少了,听到大女儿撒娇抱怨,就先开始安慰:“元英啊,要么让安石去礼部那里问问?许是事情多,遗漏了呢。”

武顺抱怨归抱怨,实则心里早就有数的,自己夫君不过是个县男,长安权贵如云,按照身份排,怕是得排到长安城外面去也轮不到自己,只好胡乱扯几句:“罢了罢了,我看还是元华没有把我们姐妹放在心上。你别老是发愣,说句话啊,元芳?”

武颖胆小并不代表脑子不好,她怯怯地说:“二jiejie最近应该正是忙的时候,等到忙过了,肯定会见我们的。”

果然,说话间,就有翠柏来替武颜传了口信。啊,如今翠柏可是管事媳妇儿了,得叫xx家的才是。

…………………………

杨氏是国公夫人,如今又是太子妃的亲生母亲,因此到了太子妃册封大典这一日,杨氏算是尝到了大出风头的滋味。越是出风头,就越是觉得得意:看看,就算我一个儿子都没有,可是元华一个就顶过了武元庆、武元爽两人!

小相氏是郡公夫人,自然也是够格参加太子妃册封大典的。跟在杨氏身后的她也觉得庆幸:幸好自己一直帮着调和夫君和太子妃之间的关系。宜安今年及笄,看来上门求娶的人家只会多不会少、宜乐和俊哥儿以后可挑选的余地就更大了。

都说为母则强,小相氏算是明白了,家里那个夫君是个指望不上的,小事精明、大事糊涂。自己还是得早早为儿女打算起来。

其实长安城里众人对着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太子妃非常好奇。

据她从前交好的小姐妹说,武元华是一个泼辣利爽的性子,不过后来沉稳起来,在高家一手蒙眼投壶的技艺震惊了众人,而后又有人隐约传出说崔家的女儿和她斗琴,结果却输给了她。忽而就成了晋阳公主伴读,也算是平步青云了。

等到应国公病逝之后,武元华开始守孝,更是闭门不出。谁曾想,孝期结束之后,她又当着同安大长公主的面救了高阳公主,听高阳公主人前人后都说,武元华是个极其有意思的人物。

哦,据说她还是个文采出众的人。

不过这么多的据说,到底有几分夸大,谁也不清楚。反正不只是文人相轻,女人也是相轻的,大家都不太信小小国公之女有这么出众。

再后来,跌碎长安城里一众人家的下巴:陛下居然挑了武元华做晋王正妃。正妃!

大了晋王四岁、家世低微的武元华!

她是何德何能?

可是这么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就是发生了。

成为晋王妃之后,武元华跟着晋王去了并州,很多长安贵妇还没来得及和新上任的晋王妃打照面,就只能在每年过年节的时候匆匆看到她——那时候大家都很忙,又没有法子细细看。

所以,长安城里,能说出武元华一二三四的人真的是非常少。

而如今晋王殿下成了太子,而武元华成了太子妃,也是顺理成章、名正言顺的事情。

因此,在典礼之后,众多女眷纷繁的心思就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长相倒是挺大气,可惜家世实在是差了一点……”这是年长,没有利益冲突的。

“比太子殿下大四岁,如今长得好,有什么用?等到殿下长成了,太子妃都老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