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旗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1

分卷阅读141

    在嚼碎、吞咽了嘴里的食物之后,慢吞吞地开口:“那是应国公府的二小姐。”

“雉奴哥哥你怎么知道?”兕子问出的是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李治还是不紧不慢地回答:“上回去乐游原贺兰家包下的园子里,我与她在一凉亭偶遇了。”

顿了一顿的李治又添了一句:“她还请我吃蜜桔。”

若是太子李承乾说出与哪位小娘子偶遇,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说不得还得去查一查这小娘子以及其背后家族的居心。而区区六岁的雉奴么——有哪个家族准备放长线钓大鱼把主意打到了垂髫之年的晋王身上?用的“鱼饵”还是比晋王大四岁的小娘子?

反正这事儿是怎么看,怎么都不可能被提前安排好的。

皇帝觉得这就是巧合。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倒是长孙皇后毕竟是女人,心思细腻一些,闻言好好思量了一二,暂且不提。

李二陛下也不管是不是在吃饭,一把抱起了晋阳公主:“兕子觉得那小娘子有趣?召进宫里来陪你就是了。”

兕子捻了捻李世民的衣带子:“真的?可是父皇,这样子武家的二娘离开她的爹娘,会不会不开心啊?”

“能够进宫陪伴我们的兕子,她怎么会不开心?”李二陛下见到长孙皇后想要出言阻止自己,转头对妻子说到:“观音婢的身子越发的沉了,兕子一直乖巧懂事都不闹你,现在不过是想要个玩伴儿,他武士彟的女儿能进宫陪伴公主,是他们武家的荣宠!”

长孙皇后想到自己怀胎之后的精力确实是一日比一日差了,兕子很是寂寞,便没有开口阻拦。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总是会把父皇的话放到心里思量三两遍的李承乾回去东宫就与心腹密谈此事。太子心腹分析了半天,得出结论:“应国公在长安城里并不是顶级的人家,暂时不必要花大风险去拉拢。”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魏王李泰的寝宫,武德殿——值得一提的是武德殿与东宫相邻,从前是李元吉的住所。李元吉与李建成的关系密切,可是李泰与李承乾的关系就不怎么美妙了。

“殿下此时需谨小慎微,武士彟家世单薄,不值得殿下为了拉拢他而在陛下面前露出野望。”

呜呼,堂堂从一品的国公爷不被太子和魏王看上,可见武家在朝堂上确实没有什么影响力。

这件事情,武颜在当晚与李治“电话”的时候就知道了。

“晋阳公主的伴读?是我?”

另一头的小包子李治默默点头应是。

她没想到自己居然被蝴蝶得提早了四年进宫。不过话说回来,成为公主伴读之后,除非李二陛下脑抽抽了,不然该不会再召自己进宫做才人了吧???毕竟自己名义上可是她女儿的玩伴——话虽如此武颜也不敢掉以轻心,基本上唐朝的皇帝三观都挺歪,不说李治和武则天的那档子事儿,还有更惊悚的李隆基和杨玉环的jq。

武颜觉得虽然又要去做伴读很不嗨森,但是貌似距离入李二陛下的后宫远了一步,也算是良好的开端了。

不几日,武家就接到了圣人口谕:武颜品性端方,召为晋阳公主伴读(1)。

当然,未免因为兕子被特殊对待而被言官们参了,剩下没出嫁的公主们,都得到了一个伴读。东阳公主的伴读赫然就是高妙言!

☆、第十章

武家接到圣人口谕之后,很是忙乱了一阵子。

武父本来是不太清楚怎么回事的,杨氏把前几日在高家发生的事大略给武父说了一说。又说了当时有东阳公主、晋阳公主并晋王殿下在场。

武士彟一听,也生出几分自得的意思出来。

要知道,这还是一个世家备受推崇的年代,几大世家人才辈出,不说权倾朝野,也是地位超然。幸而陛下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缩减世家的影响力,连皇太子妃的人选都没有从崔郑王卢等一等世家里挑选。

如今,就在前几日,自己平时虽然活泼、却没有显示出特别有才气的二女儿居然能让崔家二房的嫡女甘拜下风!

若是元华年岁较大,别人也许会说胜之不武。可是元华与那崔家二房的小娘子年岁相当。

这说明什么?

说明武家教女有方!

说明武家家风甚好!

武士彟倒是没有盲目自大到认为女儿赢了这一次,武家的家风家教就能和清河崔氏相媲美了。不过日后元华说亲,总归也是一个说头。别看元华今年才十岁,三两年后就是可以说亲的年纪了。

因为陛下的这一口谕,武士彟专门找了武颜去嘱咐了一通,大概意思就是“这晋阳公主是皇后嫡出,尊贵无比,你去陪她玩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上下尊卑,只要公主开心了,你就算是镀过了金,以后有你的好日子。”又说“你进了宫要万事谨慎小心,当心祸从口出,见到皇子避着点。”

武颜闻言倒是觉得这武父虽然没有雄才伟略,可是脑子也是清醒的,没有被馅饼砸晕过去,贸贸然做起和李世民做亲家的美梦——这样很好,她真怕自己爹娘是个搞不灵清的,觉得女儿有机会入宫陪伴公主,就打起皇子的主意。

甚好、甚好!

以上确实是武颜想得太多了,武父和杨氏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深知李二陛下留着魏王妃、晋王妃的位子,那皇子妃人选的出身,不说是权贵、世家、也要是清贵。

应国公府既不是权贵也不是清贵,和世家就更沾不上边。

除了武父对着二女儿吩咐了三五回;杨氏也挑拣着要给元华带进宫的日常用具,把下人们差遣得走路生风——衣裳是要自备的、丫鬟们又不许进宫去,一应日常的穿着打扮配饰都要准备好,另有打赏宫人的赏钱也要备起来。

杨氏越是打点着,就越觉得心疼,再怎么说,元华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rou,长这么大都是过着被人伺候的日子,现在进了宫虽然名义上是伴读,不是下人,可是必定没有在家里这么松散的。

武家大姐这下子对元华既羡慕又同情。她也不是白长了十四岁的,羡慕的是元华这么进宫一次,身份立即上去了,日后说亲可以说一个相当的人家——本来按理说,应国公府的嫡长女是她武元英,武元华日后的人家必然是比不上贺兰家的,可是如今这么一来,若是元华得到宫里贵人的青眼,日后的造化就说不准了。同情的是,二meimei作为公主伴读,年仅十岁就要孤身一人去全然陌生的皇宫,哪里会是什么容易的事。

武颖没有大姐那么复杂的心思,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