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旗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6

分卷阅读36

    总把新桃换旧符。

江苏隶属南方,冬日也不会太过寒冷,待到快开春的时候,下田务农的壮汉们都会热得只穿单衣了。

林如海去世前,给黛玉留了偌大的家业,收拾了铺子——考虑到女儿年幼不适合打理,置办了许多的庄子。京城郊的温泉庄子、江南的田庄,零零总总十几个。

乍听闻,十几个与那巨富之家比起来是不甚多,可是林如海留下的庄子都是精挑细选的,连成大片,管理方便。

且不说京城郊的小温泉庄子是寸土寸金。

苏州老家也算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稻子一年可以两熟,黛玉守着这些庄子,足以一生衣食无忧了。

有忠心耿耿的大管事在外、澄碧和许嬷嬷在内、王嬷嬷贴身伺候,黛玉身边并不缺人手。

不过林如海也考虑到了人心多变这一点,临去前,又在外院扶起了二管事与一溜儿的小管事。

这样内宅外院相互牵制,不至于王大管事一家奴大欺主。

此时的林黛玉虽然与原着有了很大不同,不再纤细敏感、孤傲脆弱了,却也并不了解田间事物。

幸好有管家、嬷嬷内外协助,又有林姑太太从旁教导,渐渐黛玉也摸熟了当地节气与作物的特点,不至于被人蒙蔽。

三年匆匆而过,期间黛玉的及笄礼也是简单cao办的,由林姑太太主持,乡间的望族乡绅倒是也有那来观礼的,归家后纷纷赞叹,林家果然是底蕴深厚的,林姑娘虽父母双亡,可瞧上去也是极有教养的。

那时候,贾宝玉在奋战考秀才,倒是想来苏州,可是这一回长辈没一个应允了的。只能附上贺礼:乃是亲手雕刻的木簪子一枚。

黛玉收到木簪,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个什么感觉。

不完全的欣喜与不完全的羞涩。只是仿佛有个声音在心里说:既是注定要相伴一生的,为何会如此惆怅?

…………………………

这三年间,荣国府里也有不大不小的改变。

首先是客居的薛家搬了出去,因为薛宝钗通过了小选,成了十公主身边的女官。而后又不知怎地,被十公主一母同胞的兄长,八皇子讨去了身边,做了侍妾,不多时有了身孕,做成了皇子侧妃。

薛姨妈、薛蟠自然是觉得不好在借住贾府了,便在“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京城东边置了房子,这样宝钗也算有了正式可回的娘家。

贾宝玉知道最后登上大位的并不是这位出身低,目前朝中交口称赞的八贤王,倒是有心想阻止宝jiejie,可是皇宫内院哪里是贾石头去得的?只待求贾母想办法,贾母却沉吟之后表示无能为力。

其次是三年前荣国府还清了欠着国库的银子,一时之间银钱凑手,那王熙凤想到去放印子钱,恰恰开始着手去办,就被贾母发现。

贾母大发雷霆:“那断子绝孙的事儿,也是你该做的?我看你且先把自己的爷们收收心,早日生下儿子是正理。”

于是便趁此机会亲自接手了管家大权,并让三春一旁协理:“都到了这个年纪了,很是该学学怎么做当家主母的,我贾府的姑娘就算不是做宗妇,也是配给嫡出的子嗣,必定要学会打理家业。”

另一面又裁减下人,打杀了一批,放出了一批。

可别说,查抄的出的银钱可观,抵得上荣国府十来年的出息。因为贾母并未做绝,查抄的也是贪得无厌之辈,并将之扭去送官,丝毫不再如往常那般顾忌脸面,贾府剩下的下人战战兢兢,府内风气为之一肃。

虽有那好口舌的说荣国府下人也藏污纳垢,可是这起子既不是风花雪月、也不是荤话艳语的消息,很快就在京城没了影子——京城的人最不缺乏的就是乐子,今天哪个王爷偷香被王妃打上外室的门、明日道出哪个姑子庙挂羊头卖狗rou做的是皮rou生意……哪一个不比荣国府整治下人要有噱头?

再次是贾母对宝玉也不再是极度宠溺了,对于宝玉发奋读书想去考个功名也表示了支持,还在王氏心疼宝玉,劝他歇歇的时候给王氏一通训诫“慈母多败儿”——说的好似以前那个慈祖母不是她似的,王氏心里很憋气,心疼儿子也有错?

不止是宝玉,还有那贾珠的遗孀李纨也被嘱咐了好几遍,要好生教育贾兰。

这荣国府的老太君一直致力于力挽狂澜。

可是该来的还是会来。

万岁驾崩,传位一直掌管户部的四皇子。

对于贾府而言,且先不论之前的政治投资把宝押在那位皇子身上,先被打击到的,就是二房王氏——长女元春做了妃子才没几年,就得守寡了!殊不知,守寡好歹留得命在。

听宝玉说了梦境的贾母和贾宝玉倒是对此松了一口气:只要有命在,德太妃在先皇的妃嫔中分位不低,过得不会艰难。

继位四皇子是有名的铁面王,早年就有抄家皇子之称。继位第一年未改元,第二年——恰恰是黛玉守孝的第三年,新皇找了由头发作了曾经皇位的有力竞争人——当年的八皇子,现在的廉亲王(注1)。

先以“治家不严”为由头停了廉亲王差事。

所谓的治家不严,问题就出在廉亲王的侧王妃,薛氏身上。

薛氏有一兄长,名叫薛蟠,吃喝玩乐样样精通,早年在金陵就横行乡里,刚入京城倒是缩起头了一阵子,待到meimei成了皇子侧妃后,又故态萌复,嚣张行事起来。

前些年因为诸位不明朗,大家咬牙忍下了呆霸王的嚣张气焰。等到皇位归了今上,今上也流露出秋后算账的意思,便有那机灵的把这现成的把柄交给了御史台。

御史台最会扯嘴皮子,翻出金陵旧案,薛蟠与人争妾,打死了人。

抓住这一点,廉亲王被喷得狗血淋头。

这还不算,御史们继续挖出薛家以皇商名头揽财,以供廉亲王豢养私兵——这条罪状出来就反了天!

豢养私兵,居心叵测。

今上下令严查。

作为导火索的“薛蟠打死人而逍遥法外”一案的主判贾雨村立即被撸了官,作为同宗的荣国府、宁国府贾家也吃了挂落,所有在朝为官的、无论大小一律闭门反省。而贾雨村当时的举荐人林如海因为已经去世多年,又素来有着好名声,与人为善,倒是无人去针对——毕竟一个识人不清的罪名也说不上多大,咄咄逼人的难道要去刨了林如海的坟吗?还不如跟着圣上的意思,盯紧了廉亲王府。

不得不说,就算素来以刚正不阿闻名的御史台,也是看人下菜碟儿的。

有那